“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害怕失望罢了。” —— 村上春树
珂珂和男朋友又吵架了,对方急切地想知道珂珂对这次吵架的态度,可她却一言不发,过了很久……
“我想一个人待会”
“我不知道说什么…”
“你能不能不要逼我了”
这些话你是否感到很熟悉?或许你也经历过像珂珂一样的困境,那么能否让我来帮你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定义、特点、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以及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
01.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定义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人格是一种成人依恋风格,特征为在人际关系中对亲密关系表现出抗拒和回避。这种风格的人因为害怕受伤或被拒绝,往往选择保持距离,避免过度亲密。
这一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他认为早期与抚养者的互动模式对个体的情感关系模式有深远影响。回避型依恋个体可能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关爱和保护不足,而发展出一种自保机制,避免依赖和亲近感的形成,从而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和恐惧。
02.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点:
- 渴望爱却又抗拒爱:他们内心渴望亲密关系,但当关系变得亲密时,他们又会试图逃离。
- 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对感情经常陷入矛盾。
- 过于在意别人评价:他们很容易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内心敏感且自卑。
- 过于独立:他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不愿意依赖他人,甚至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
- 容易挑剔伴侣缺点:他们幻想中的伴侣总是完美无缺,容易对现实中的伴侣挑剔,吹毛求疵。
- 逃避问题,喜欢冷处理:面对冲突和问题,他们倾向于逃避而不是正面解决。
03.回避型人格给亲密关系带来的影响:
伴侣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需要,因为他们总是保持距离,遇到事情倾向于自己解决。
他们在感受和表达情感方面受阻,面对伴侣表达脆弱情绪时,不知道如何回应,所以才会说“我不知道说什么。”,他们倾向于保持冷静,避免冲突,这可能导致伴侣感觉与他们情感脱节。他们的挑剔和完美主义也可能会导致伴侣感到压力和不满。
04.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童年经历:负面的童年经历,如父母的拒绝、过度保护或忽视,可能导致个体发展成回避型依恋人格。
2. 自我保护机制:回避型依恋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通过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来减少被拒绝和受伤的风险。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个体的期待和价值观念,如高度重视独立性,也可能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风格。
解决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2.建立安全感:通过与信任的人建立稳定的关系,逐步建立安全感。
3.逐步开放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亲近关系中的回避行为,可以帮助个体开始逐步放下防卫。
4.善于使用技巧:学习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让个体在处理亲近关系时更有自信。
爱不是逃避
你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拥有满意的关系。通过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学习新的交往技能,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你也可以逐渐克服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回避。
爱情不应该是一场逃避的游戏,而是一个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旅程,愿你们都能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