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再见爱人》第四季大火,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上了热搜。
《再见爱人》是一档离婚调解综艺,节目中的杨子出场就被全网热评为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节目中的杨子和黄圣依是相伴十七年的夫妻,但杨子却一直在节目中否定自己妻子的价值。
另一档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6》中,周雨彤的言行举止也被「诊断为」NPD。
周雨彤在节目中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她努力成为群体中的中心人物,并且试图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例如,她在金晨提出请客时表现出不满,因为金晨的请客行为都让他不再是中心人物,这就体现出了NPD最大特质: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她过分自高自大,贬低他人:在节目中,在金晨涂口红时,她对金晨说“这个颜色只有特别有气质的人才能涂出来”,通过贬低他人来控制对方的行为。
在花少法国站录制片段中,一行人去看巴黎奥运会,那天正好是我国男子体操全能赛惜败未夺金,当天队长张博恒苦笑的表情登上热搜,让观众心疼不已,但周雨彤却发了一条欢快的微博,其中的图片正好记录了张博恒的苦笑时刻,一时间批评声四起,这个行为就比较符合NPD没有同理心,只关注自己的一大特质。
还比如金晨给周雨彤拍完照,周雨彤毫无表情的一把薅过手机,还有和另外两位嘉宾合照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站位,把旁边的嘉宾一屁股撞飞,这些也都符合以上的特质。
-说了这么多例子,那NPD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上,NPD 是一种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1980 年就被纳入《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说什么是NPD?
0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在1968年提出。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赞美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NPD的显性特征,也就是那些较为明显和外向的表现。
02
NPD的特征(显性)
显性NPD,也被称为自大自恋型,其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外向、缺乏合作性,傲慢自大,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认为这类人的情商很低,以下是显性NPD的一些典型特征:
- 自我中心与自大:NPD患者往往表现出高度的自我中心和自负。他们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即使没有相应的证据或业绩也会习惯性的撒谎来证明自己是优胜者。
他们经常表现出自大和高傲的行为或态度。他们认为自己是独特的,特别优秀,并期望他人也能这样看待他们。 - 希望得到持续关注和赞美:NPD患者需要大量的赞美来维持其自尊感。一旦得不到他人的认同或赞美,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愤怒甚至报复。
- 缺乏同理心:缺少同情心是NPD患者的显著特征。他们通常不愿意去理解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甚至可能表现出轻蔑和无视。
- 精神控制和利用他人:NPD患者善于利用人际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一开始会精准找到你的脆弱点,安慰你,认同你,事事有回应在你袒露脆弱的时候格外珍惜,竭尽所能的获取对方的信任来快速建立关系,但到你们熟悉后,他们又会通过精神控制、打压等手段来控制你,这个时候你就成为了NPD的血包,他会利用你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 情绪不稳定:NPD患者情绪往往不稳定,容易在得到赞美时得意忘形,在受到批评时暴怒或报复。他们经常逃避责任,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由于NPD患者的以上行为模式,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出现严重问题。他们可能难以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经常因为自私和控制欲而伤害到他人。
03
如何避免成为NPD人格的血包?
在上述文字中,我提到过NPD的一个特质: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赞美。他们持续性地需要外部的关注和认可,提供他所需要的这种情感能量所以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不停吸血的“血包”,血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NPD提供他所需的情感能量。
血包一般都是和NPD有着亲密关系的人,可以是爱人,朋友,家人等等。
- NPD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血包的?
在开头我提到过在《花儿与少年6》中,举个例子,节目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那么周雨彤是如何找到他的血包的呢?
那个人就是金晨。虽然金晨看起来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但在节目初期她经常一个人静静坐在一边,也不说话,后来金晨有一次被男嘉宾忽略,也是直接和男嘉宾冷战,周雨彤注意到了金晨之后,就各种和她贴贴,这么敏感的金晨遇上年纪相仿的热情的周雨彤,两人就迅速建立友谊,在后来慢慢熟悉后,就开始讽刺,控制打压金晨,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感。
NPD个体倾向于寻找那些性格较为软或者在特定时期较为脆弱的人,以便更容易地操控和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
- 识别与应对
识别NPD人格障碍,需注意个体是否过度自大、对关注和赞美有强烈渴求、缺乏共情能力、喜欢操控他人以满足自我需求等特征。
应对NPD,首先应保持个人界限,避免过度投入情感,同时鼓励NPD个体寻求专业帮助。在与NPD个体互动时,使用“I”语句表达感受,避免直接冲突,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帮助NPD个体认识到问题并促进其改变。